反对顾客动手的餐饮潮流

坚决抵制一切需要自己动手煎,烤,调味或者选择小料搭配的餐饮店

餐饮的本质是让人从饥饿和疲惫中解脱出来,但如今越来越多的店铺把烹饪的责任推给顾客。人们走进店里坐下,收到的不是一盘热腾腾的饭菜,而是生肉、烤盘、酱料瓶和一张说明书。这种需要顾客自己动手煎烤、搭配调味的模式,正在用伪装的趣味掩盖服务缺失的本质。

食物味道的稳定性是餐饮行业最基础的承诺。当厨师把调味罐交给顾客时,就等于放弃了专业门槛。普通人没有经过味觉训练,咸淡酸甜全凭运气,十个人调出十种味道,最后难吃的责任反而要消费者自己承担。店家省去了研发标准酱料的工作,却让顾客在慌乱中把昂贵的食材烤焦煎糊。更糟糕的是,很多店铺提供的所谓秘制酱料,不过是采购的成品调味汁。

后厨本该是餐厅的核心竞争力,现在却变成了可削减的成本项目。撤掉专业厨师,换上廉价帮工;砍掉烹饪流程,改成半自助模式。店铺把节省下来的人力成本包装成让利优惠,实际上是把劳动转嫁给顾客。消费者既要支付餐费,又要付出时间和精力完成本该由店家完成的工作,这种消费逻辑实在荒唐。

现代人选择外出就餐,本质上是在购买时间和专业服务。上班族想用午休时间好好吃顿饭,家庭聚会需要轻松愉快的氛围,旅行者期待体验当地烹饪特色——这些需求都不该被改造成烹饪实践课。当我们在餐桌上摆弄烤夹、盯着计时器、擦拭溅出的油渍时,所谓的用餐体验就变成了体力劳动。更讽刺的是,当服务员递上一盘生肉片,店家就能巧妙规避掉食材处理不当的责任——毕竟肉是顾客自己烤糊的,菜是顾客自己拌咸的。

餐饮行业应该回归本质:用稳定的口味留住食客,用专业的服务创造价值。把烹饪责任推给消费者的创新,本质上是用花哨的形式掩盖内核的贫乏。消费者需要的是坐下来就能安心享受的美食,不是战战兢兢的厨艺考试。

Next up:
Share this article via or